殡葬馆中二噁英污染治理需要采用全过程控制策略,包括源头预防、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个关键环节。以下是当前行业内最有效的治理措施:

一、源头预防措施
- 随葬品管控 
- 禁止含氯塑料制品(如PVC)等二噁英前驱物随葬 
- 推广环保可降解材料制作的寿衣和棺木 
- 遗体预处理 
- 对已知含高浓度二噁英的遗体(如某些职业病死亡者)进行特殊标记 
- 采用低温保存技术减少遗体腐败产生的有机前体物 
二、燃烧过程控制技术
- 高温分解技术 
- 主燃烧室温度严格控制在850-1100℃范围 
- 确保烟气停留时间≥2秒(北京市标准要求) 
- 二次燃烧系统 
- 后燃炉温度维持在1000℃以上 
- 补充助燃气体(氧气含量>6%)实现完全燃烧 
- 可分解99.99%的二噁英前体物 
- 燃烧优化控制 
- 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实时调节空燃比 
- 安装温度在线监测装置(每10秒记录一次数据) 
三、末端治理技术
- 急冷系统 
- 1秒内将烟气从500℃骤降至200℃以下 
- 有效防止250-450℃温度区间的二噁英再合成 
- 活性炭吸附 
- 在除尘器前喷入活性炭粉末(用量0.5-1.5kg/t遗体) 
- 设置活性炭固定床吸附装置 
- 对二噁英去除效率可达95%以上 
- 组合式净化工艺 
- 典型配置:布袋除尘+湿法脱酸+活性炭吸附+SCR催化 
- 空气净化消毒机 
- 新型抑制剂应用 
- 喷入含硫/氮化合物(如尿素、氨水) 
- 碱性抑制剂可同步去除SO₂、NOx等污染物 
四、监测与维护体系
- 排放监测 
- 每年至少1次二噁英专项检测(GB18485标准要求) 
- 实时监测CO、O₂等间接控制指标 
- 设备维护 
- 定期更换布袋除尘器滤袋(每2000小时) 
- 废活性炭按危废代码HW49规范处置 
- 技术升级 
- 国家"十二五"科技支撑计划研发的示范装置 
- 实现全程自动化温度控制和污染物协同去除 
五、行业标准与规范
- 现行标准 
- 《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3801) 
- 《火葬场二噁英污染防治技术规范》(北京地标) 
- 管理要求 
- 新建项目必须配套先进处理设施 
- 现有设施限期完成环保改造 
- 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 
通过上述综合治理措施,现代殡葬设施的二噁英排放浓度可从10ng TEQ/m³降至0.1ng TEQ/m³以下,达到国际公约要求。建议殡葬单位根据实际条件,优先采用过程控制与活性炭吸附相结合的技术路线,同时加强运行管理和人员培训,确保治理设施持续稳定运行。
 
						 
		 
												 
												 
												 
												